Richard Foltz, A History of the Tajiks: Iranians of the East (I.B. Tauris, 2019)
Intro - Who are the Tajiks?
现代,塔吉克作为民族名称,一般指现代伊朗边境以东,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地的波斯语使用者。
塔吉克人的祖先主要是古代粟特人。
中古波斯语中的Tazig一词出自阿拉伯部落名Tayy,最早是阿拉伯入侵时代尚未改宗的波斯人对阿拉伯穆斯林入侵者的称呼。但是后来就用来一般地指改宗伊斯兰教的伊朗人。
随着伊斯兰化,粟特人放弃了粟特语,改为使用波斯语。但是布哈拉的精英阶层,因为和萨珊世界的种种联系,可能在前伊斯兰时代就已经波斯化。Dari的字面意思就是“宫廷的语言”。粟特语被取代的时间线是笔糊涂账,各种记载因为用词、翻译等因素,不是完全一致。大概到12世纪的时候已经完成。
Tajik不仅仅指说波斯语的人。Tajik vs Turk。Tajik:定居农民或者城镇居民,有文化,狡猾。Turk:游牧生活方式,头脑简单,暴力。一文一武。这种二分法到苏联人划分中亚的时候仍有影响。
现代塔吉克斯坦的民族主义者一般把Rudaki和Avicenna视为塔吉克人,但是不怎么认领Rumi。认领Hafez,Saadi,Ferdowsi,会让现代伊朗人生气。但是古时候Tajik含义和现代不一样,古代经典诗人们有时候会自称Tajik。
中国政府把Pamiri称为塔吉克族可能是受到苏俄影响。
Tajik标签有相对性。说伊朗语族语言的,即使不是说波斯语的,在区分自己和周围说非伊朗语族语言的民族时,蹭Tajik标签时有发生。近年,巴基斯坦的一些讲Pushtun的部落开始自视为Tajik,甚至开始学波斯语。中亚犹太人,因为讲波斯语,有时候也会被归为Tajik。
直到100年前,Tajik通常不是endonym。一般被中亚Turk用来称呼没有武德的能讲波斯语的定居者。定居者内部,因为许多定居者既能讲波斯语也能讲突厥语,一般不用语言来划分人群。
苏联人划分国家民族发明造成了极大混乱。许多波斯语使用者变成了乌兹别克人。布哈拉和撒马尔罕归给了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一开始只是”自治共和国“,只包含了布哈拉汗国东南部的一小部分,其余是多山地区。Khujand一开始划给乌兹别克斯坦,后来才划入塔吉克斯坦。中亚塔吉克人至今对此不满。
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身份是受到压制的。官方的民族成分统计大大低估塔吉克人的实际比例。
但当时的中亚塔吉克精英选择乌兹别克标签也不是不能理解。Jadidism对中亚的现代化很有影响,突厥语是时髦趋新人群的通用语言,而波斯语被和宗教守旧联系在一起。俄国人因为历史因素也倾向于使用突厥语言和穆斯林国民沟通。
The Prehistory of the Tajiks
Tajik人的起源:Aryans + Bactria–Margiana Archaeological Complex (BMAC)
Sintashta人:约4000年前。位于乌拉尔山东南,讲proto-Indo-Iranian。已经有了马和战车。
Andronovo文化:1700BCE,Aryans移动到西伯利亚鄂毕河与叶尼塞河中间的区域。
Afanasievo文化:Andronovo文化征服对象之一,可能讲吐火罗语。
一部分Aryans南移进入河中地区。土库曼斯坦Marv附近有Gonur Depe考古遗址。
哈萨克斯坦七河地区的Tanbaly岩刻是早期Indo-Iranian遗迹,现在是世界文化遗产。类似的岩刻见于中亚各地。
BMAC:又称Oxus文明。至少有8000年历史,可能和Elam有关。2000BCE开始Aryanization。
Old Avestan释读困难,意义不明。现代拜火教徒对Avesta的理解受到基督教影响。历史上在传承过程中已经出现问题,比如萨珊时期盛传Zarathushtra生活在Media,不太可能,学者一般认为他来自东伊朗。
塔吉克斯坦独立后,流行认领Zarathushtra为“塔吉克先知”。但是中亚Zoroastrianism的证据不多,可能萨珊后期才引入中亚。
Indo-Iranian语言中的一些农业用语可能来自BMAC语言。
一些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元素传入中亚成为BMAC文化一部分,再传给Indo-Iranian。Indo-Iranian河神Anahita后来和苏美尔女神Inanna的中亚版本Nana融合。列王记里Siyâvash的故事可能来自美索不达米亚传说。
BMAC和iranian融合的结果:粟特人。
Sogdians and Bactrians
Sogdian和更南方的Bactrian被分类为East Iranian语言。公元前后,各种东部Aryan方言仍能互通。
Cyrus II征服Sogdiana,在Khujand附近建立城市Kurkat。后来被Saka女王Tomyris斩首。塔吉克斯坦民族发明把Cyrus和Tomyris都算作塔吉克民族英雄。塔吉克斯坦到处都是认领Achaemenids历史遗产的纪念碑。
Sogdiana是Achaemenid帝国的东北界,伊朗世界的边缘,农牧过渡地带。属于Achaemenid边塞,流放之地。
波斯军队在Gaugamela之战败给马其顿军队。Bessos处决Achaemenid皇帝Darius III后自己称帝,跑到Bactria。Bactria很快也被征服,Bessos逃到Sogdiana,被献给马其顿人处决。
亚历山大在费尔干纳的Alexandria Eschata时,粟特人Spitamenes造反,一度打败平叛军队。Sogdians和亲亚历山大的Bactrians对峙,最后Spitamenes被妻子杀死,脑袋献给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最终征服粟特人,和抵抗军将领的女儿Roxana结婚并生下Alexander IV,不过还没成人就被篡位者杀了。
将军Seleucus控制了从巴比伦到中亚的地区,并与Spitamenes的女儿结婚。开启了Seleucid Empire。
希腊化时期文化融合。大型遗址有阿富汗的Ay Khanum遗址。还有位于现塔吉克斯坦南部的Saksanokhur,乌兹别克斯坦南部的Dalverzin Tepe,阿富汗北部的Dilberjin Tepe. 塔吉克斯坦南部的Takht-i Sangin可能是现藏大英博物馆的Oxus Treasure的来源地。
Bactria的经济重要性高于Sogdiana。贸易品包括巴达赫尚的青金石,印度大象。
甘肃悬泉发现的文书记载粟特使团52BCE就来访过,还有同时代的商业纠纷。
月氏人建立贵霜帝国。佛教兴盛,宗教宽容,Iranian/Greek/Indian的神同时存在。但是并无确凿的Zoroastrian仪式的证据。
康居指的就是Sogdiana。
尽管粟特人在丝路各类宗教的传播上起了很大作用,Sogdiana本地流行的主要还是Iranian宗教。Siyavash崇拜在布哈拉尤其盛行。
粟特商人Maniakh曾绕过萨珊,经里海北侧的路线,和拜占庭通商。
著名粟特壁画: Afrasiab, Penjikent, Varakhsha. 更多粟特相关艺术品见Smithsonian网站。
玄奘西游在Bactria看到佛教盛行,但Sogdiana就没有很多人信。塔吉克斯坦南部的著名佛教遗迹:Ajina Tepe,有巨大卧佛。
阿拉伯人的军队打到中亚时,军队的主体是波斯人。Marv的粟特商人为阿拉伯人在中亚劫掠出钱,报酬是抢来的财富。
征服中亚的将军是阿拉伯人Qutayba ibn Muslim。Balkh,Bukhara,Samarkand相继投降。时有反叛,Qutayba在布哈拉实施“访惠聚”。
Abu Muslim是呼罗珊人,老婆是粟特人。他的军队里有Zoroastrian和佛教徒。
粟特语的衰落:到Samanid时期,粟特/波斯双语为主流,私人场合使用粟特语,工作场合使用波斯语。到十二世纪基本完成取代。
Al-Muqanna反抗穆斯林,传播有共产主义色彩的Mazdakism,追随者多为尚未伊斯兰化的粟特农民和突厥牧民,历十年被镇压。
八世纪后半叶各类反抗逐渐平息。Ustrushana较晚被征服,到九世纪中期,当地大部分人群仍未改信伊斯兰教。统治者Ḥaydar因为被怀疑改信伊斯兰教不彻底,家中被搜出有摩尼教和佛教色彩的东西,被逮捕,弄死。
九世纪、十世纪:粟特identity -> 穆斯林塔吉克identity。
The Samanid Empire and the New Persian Renaissance
非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智力、艺术、律法传统的形成中作用至关重要。巴格达离萨珊故都Ctesiphon非常近。
圣训编集者al-Bukhari和al-Tirmidhi都来自Sogdiana。
最早伊斯兰化的是商人、公务员、地主等精英阶层。
Saman地方豪强Saman Khuda归顺黑衣大食,儿子们镇压反叛有功,受分封,控制了呼罗珊。
Saffarid revolt: 在Sistan,Ya’qub重新确立波斯语为宫廷语言。削弱了中央对河中地区的控制,使得Saman家族的统治不受干扰。后来Saffarids也受Samanid支配。
Ismail Samani时Samanid帝国强盛起来,控制了伊朗世界的大部。在现代塔吉克斯坦被视为“塔吉克民族的创立者“。对突厥异教徒发起ghazw,吸引来自整个伊斯兰世界的人加入。
Samanids推广波斯语,一方面是为了继承萨珊帝国遗产,另一方面为境内各使用伊朗语支语言(Khwarazmian, Sogdian and Bactrian)的人群提供了通用语。Ismail的儿子Ahmad曾试图把宫廷语言改回阿拉伯语,失败。
Hanafi神学家al-Maturidi影响深远。
al-Nasafi传教伊斯玛仪派,许多要人,甚至君主,都被传教成功。伊斯玛仪派和Hanafi逊尼派的冲突导致政争,伊斯玛仪派失宠。
新波斯语形成:Saffarids和Samanids都要让波斯语再次伟大。新波斯语(当时称Dari)使用阿拉伯字母,语法大大简化,有许多阿拉伯语借词。中亚的新波斯语方言里有少量粟特语痕迹。新波斯语的第一个大诗人是Rudaki。许多失传的中古波斯语作品经由阿拉伯语版本被重新翻译成新波斯语。Ferdowsi《列王纪》就是翻译运动的产物。当代的波斯语使用者理解列王纪原文基本没有困难。宗教书籍,如古兰经和历代先知与帝王史也被翻译为新波斯语。
重要哲学家:al-Khwarizmi; Avicenna。
早期苏菲学者: al-Tirmidhi。
Samanids继承了粟特人的贸易网络。大量Samanid钱币在俄罗斯,波兰,瑞典发现。
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大。农民失地。后期失去呼罗珊省,财政雪上加霜。ghazi斗士无仗可打,无所事事,整日斗殴,成为多余人口。
Samanid帝国后期,呼罗珊的十二伊玛目派Buyids崛起。突厥人势力越来越大。负责抵抗Buyids的突厥将军Alp-Tegin拒绝帮助平息布哈拉的动乱,成为Ghazna统治者。
十世纪后期,布哈拉一片破败。喀喇汗国入侵。Muntasir复国失败,在Marv附近被阿拉伯人杀死。从此,中亚大部分时间被突厥人统治,尽管塔吉克占人口多数。
Tajiks and Turks
突厥谚语: 帽子离不开脑袋,Turk离不开Tajik。(收录于《突厥语大词典》)
突厥游牧民在8世纪早期就开始用Tazik称呼穆斯林入侵者。
突厥统治者的特点是采取被通知对象的文化。灭掉Samanid帝国的喀喇汗国在960年左右开始推广伊斯兰教。
一波又一波的突厥部落伊斯兰化,波斯化。随着突厥部落的伊斯兰化,Tajik不再用来通称穆斯林,而是用来指城里的波斯语使用者。
突厥-塔吉克通婚普遍,突厥男子尤爱与塔吉克女性结婚。现代塔吉克人和乌兹别克人的遗传差异基本没有。
但是突厥人也知道,沾染了文化气息会导致武德丧失。另一条流行的突厥谚语:如果一个人塔吉克化了,他的身子就开始发臭了。
Ghaznavids开突厥统治者推广伊朗文化的先河。Ghaznavid帝国早期统治者Mahmud of Ghazni有一半塔吉克血统。Mahmud是Ferdowsi编写《列王纪》的赞助者。同时代历史学者:Gardizi和Abu’l-Fadl Bayhaqi。诗人:Nizami Aruzi。
Mahmud在北印度开启了突厥人的长期统治。花剌子模学者Al-Biruni跟随Mahmud入侵印度后写了关于印度的名著。
喀喇汗国屠杀伊斯玛仪派,河中地区被Hanafi派控制。
Ghaznavid苏菲传教者Ali al-Hujwiri到旁遮普拉合尔传教,对伊斯兰教在南亚的传播作用很大。他的苏菲名著Kashf al-Mahjub是用波斯语写的。晚一些出生的苏菲作者Sanai写下诗集Hadiqat al-Haqiqa。
自Mahmud,突厥统治者喜欢用“复兴逊尼伊斯兰”的借口发动战争。Mahmud以此名义对西边的什叶派Buyids伊朗人作战。
Oghuz Turkmen兴起,打败Ghaznavid军队。同样打逊尼牌,西进,定都巴格达,一直进入Anatolia。在Battle of Manzikert打败拜占庭军,是小亚细亚突厥化的开端。
这个时期著名的伊斯玛仪派传教士Nasir Khusraw,出身中亚,在开罗(当时是Fatimid Caliphate)学习后回中亚传教。因为当时Seljuks非常偏向逊尼派而压制什叶派,转入山区传教。巴达赫尚的伊斯玛仪派就是他传教传出来的。
十二世纪sufism在中亚传播,著名传教者有Yusuf Hamadani和他的弟子Ahmad Yasawi、Abdul Khaliq Ghijduwani。
最后一个前现代塔吉克王朝是Herat以东的Ghurids。Ghurids控制印度西北到十三世纪初,之后突厥奴隶军人Qutb ud-Din Aibak建立德里苏丹国。
到十三世纪早期,花剌子模控制了伊朗世界的大部分地区。鲁米就是这个时期出生的。蒙古入侵后中亚人要么像鲁米一样往西跑,要么往印度方向跑。往印度跑的代表人物是历史学者Minhaj-i Siraj Juzjani。
成吉思汗先征服喀喇汗国,再搞定花剌子模。撒马尔罕与布哈拉受到破坏,不过很快重新成为中亚商贸中心。混乱期苏菲传教士Sayf al-Din Bakharzi在布哈拉大红大紫。
察合台汗国1329年开始推伊斯兰教。
十四世纪中亚苏菲大传播:出生在布哈拉附近的Baha’ al-Din Naqshband建立Naqshbandi order,推行Zikar-e-Qalbi和可能受了印度影响的呼吸法。这一时期著名的塔吉克苏菲诗人有Kamal Khujandi。
帖木儿帝国一度征服整个穆斯林世界。对待什叶派很狠,灭掉了景教。
大兴撒马尔罕。以老婆名字命名的Bibi Khanum mosque,还有王族陵墓Gur-e-Amir都是这个时期修建的。
帖木儿死了之后儿子Shah Rukh(沙哈鲁)得到王位,迁都Herat。修建苏菲圣人Abdullah Ansari的shrine。老婆在Mashhad修了Goharshad Mosque。儿子Baysunghur定做了《列王纪》的著名插图本Baysunghur Shahnameh。另一个儿子Ulugh Beg(兀鲁伯)统治撒马尔罕,大兴天文。兀鲁伯被儿子Abdal-Latif杀死。兀鲁伯的侄子Abu Sa’id Mirza后来控制撒马尔罕,最终控制帝国。
Khwaja Ahrar领导下的Naqshbandi order开始涉足政治。他在撒马尔罕的墓地现在还是苏菲朝圣地。
Abu Sa’id后来被白羊土库曼捉住处决。Sultan Husayn Bayqara取得帝国控制权,重立Herat为都。著名细密画师Bihzad和诗人Jami在这个时期活跃在Herat。文化名人还有Husayn Kashifi,苏菲历史学者Mirkhvand。突厥语开始登大雅之堂,察合台文学代表人物Ali-Shir Nava’i。
十六世纪初,Muhammad Shaybani的领导下,乌兹别克人开始挑战帖木儿统治。
帖木儿王子Babur被赶出撒马尔罕,撤退到喀布尔。在Battle of Panipat击败Lodi王朝德里苏丹,建立莫卧儿帝国。
Safavids感到乌兹别克威胁,在Battle of Marv击败乌兹别克人,Muhammad Shaybani被处决。
伊朗Safavids强制改信什叶的政策导致大量难民出走。一些人进入乌兹别克人控制的中亚,如Fazlallah Khunji Isfahani。
中亚陆上贸易衰落,英国和俄国开始活动。莫卧儿帝国兴盛,导致能人都往印度跑。苏菲谢赫们在印度大受欢迎。
这一时期乌兹别克人在布哈拉修建了Lyab-i Hauz。
中亚在艺术、宗教方面竞争不过同时期的Safavids和莫卧儿帝国。乌兹别克继承制度不利于政治经济稳定。莫卧儿Shah Jahan试图出征中亚,不成功。
十六世纪末Shaybanids被Janids推翻。
十七世纪大量中亚人才流失印度。突厥人Abdul-Qādir Bedil在印度成为用波斯语写作的著名诗人。
Nader Shah一度重新将河中地区并入Afsharid伊朗,但是很快分崩离析,Manghits建立Emirate of Bukhara。Nader Shah的部下,普什图人Ahmad Durrani在坎大哈称王,控制了约为今日阿富汗的地区。是塔吉克世界分为两半的开始。
浩罕汗国臣服清朝,和中国贸易增加。
中亚政治分裂,加剧了地区衰退。三个乌兹别克小国,Bukhara, Khiva与Kokand,以及阿富汗,成为英俄争夺的对象。
Durrani统治下,阿富汗人能击退英军,但是外国人一走就又陷入内乱。
英国人阻止了伊朗Qajar王朝将Herat纳入版图的计划。
阿富汗作为缓冲区,在十九世纪基本保持了独立。但也导致阿姆河两岸的塔吉克人和伊朗人永久分成了三块。
布哈拉学者Ahmad Donish开始推进现代化。
俄国人设立Turkestan Governorate并不断扩张。中亚铁路开通,1877年在撒马尔罕通车。欧洲定居者涌入,设立卫星城,不和本地人往来。外来者的农业活动和本地人冲突,许多中亚农民失业。
中亚城市居民多为突厥-塔吉克双语者,被称为Sart。城市居民的Turki高度波斯化,被哈萨克人,黑吉尔吉斯人,土库曼人看不起。塔吉克语吸收了突厥词汇和俄语词汇。中亚的俄国人使用Tatar人做翻译,不利于主要为塔吉克人的教士阶层。
中亚的现代化:Jadidist运动。Tatar人最早开始搞,重视教育,影响到中亚。最著名的塔吉克Jadidist是Sadriddin Ayni,他后来成为共产主义者,在中亚传播布尔什维克主义。
Jadidists曾试图建立自治的穆斯林共和国,保持伊斯兰传统。当十月革命后,塔什干的布尔什维克禁止穆斯林参与新政府时,Jadidists非常失望,联合伊斯兰学者建立Kokand Autonomy,很快被镇压。乡间,Basmachi运动持续反抗俄国人统治,领导者包括Three Pashas之一的Enver Pas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