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2022
浅间山庄事件后
三里塚闘争的那片地以前是皇家牧场。当地农民许多有参与满洲开拓的经历。社青同協会派和革マル并不热衷参与农民运动。中核派则深度参与。反対同盟后期分裂。
1971年9月16日,東峰十字路事件。三里塚闘争,暴力袭警,三名警察死亡。
成田空港問題最后通过成田空港問題円卓会議,第三方介入斡旋,和平解决。参与调解的隅谷三喜男教授是《人间的条件》作者的好友。
1972年5月到9月,新日和見主義事件。日共中央的広谷俊二与日本民主青年同盟的川上徹等100余人因为「分派主義的、非組織的」活動被处分。
1972年11月8日,川口大三郎事件。早稻田大学革マル派私刑杀人抛尸。
1974年8月14日,虹作戦。大道寺将司领导的東アジア反日武装戦線试图炸毁皇家列车通过的铁桥暗杀昭和天皇。失败未遂。
1974年8月30日,三菱重工爆破事件。東アジア反日武装戦線为了惩罚军工复合体,对三菱重工进行爆破,造成8人死亡,约380人负伤。東アジア反日武装戦線受到新右翼鈴木邦男的好评。
1975年9月4日,横須賀緑荘誤爆事件。中核派秘密制造炸弹时发生爆炸,伤及无辜。
战前権藤成卿的君民共治論有无政府主义色彩。石川三四郎也提倡过基于天皇制的无政府主义。左右翼都受到其影响。
太田竜曾持窮民革命論,后来成为动物权利运动者,最后变为阴谋论者。
吉本隆明的共同幻想論在Non-sect radical中很有影响力。
工会运动
日本法律中,三公社五現業是不能罢工的,由公共企業体等労働委員会进行劳动关系调解。公共企业工人主要的斗争手段是順法闘争(严格遵循规定以降低工作效率)。公共企业的工会都隶属于日本労働組合総評議会(総評)。総評由社会党主导。
総評本来是GHQ为了排除共产党对工运影响搞的倾向于劳资协作的反共工会,但是很快就左倾。
国铁就有数个工会:国鉄労働組合(国労)、国鉄動力車労働組合(動労)、全国鉄道施設労働組合(全施労)。
70年代総評系工会的主要斗争手段是反合理化闘争,也就是反对通过分工、机械化来提高效率。例子:反对写邮编。
70年代国铁大搞マル生運動,以提高生产率的名义设立職員管理室、能力開発課,实际功能却是劝工人退出工会。
当时総評的主力还有日本教職員組合(日教組)。也進行順法闘争,例如罢工29分钟,集体休假。
1975年的スト権スト目的是夺回罢工权。罢工造成国铁大量停运,影响巨大,但是最终仍然失败,工会干部遭到处分、起诉,国铁要求其赔偿罢工损失。
国企民营化后,工人自动获得了罢工的权利,工会反而不罢工了。
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総評的组织力很强,各地开始出现社会党/共产党地方官,形势一片大好。共产党势力也有所壮大。向社会党提出组建民主連合政府。
1975年公布創共協定,由松本清张牵线搭桥。共产党与创价学会(因为生态位都是弱势群体,竞争颇激烈)和解。
1973年国鉄順法闘争期间发生上尾事件。列车延误、拥挤… 导致乘客暴动。順法闘争一度中止。再开后,4月24日发生更大规模的首都圏国電暴動。
不同工会对反合理化闘争的态度不同。全国電気通信労働組合(全電通)就反对得不激烈,倾向于劳资协作。由此产生的分歧使工会内部分裂,削弱了総評的力量。
右派工会涌现:日本労働組合総同盟(総同盟),全日本労働総同盟組合会議(同盟会議),全日本労働組合会議(全労会議)合流,形成全日本労働総同盟(同盟)。同盟主张劳资协作,反共,和総評关系紧张。同盟支持民社党。国铁工会中,鉄道労働組合(鉄労)就属于同盟,不搞罢工,走劳资协作路线。
智利政变让日本共产党强调敵の出方論。民社党则公开支持政变,议员塚本三郎称赞政变为天の声。后来比自民党还反共。
日本物流开始转向卡车为主,正是因为スト権スト。顾客认为国铁经常罢工,风险高,就用脚投票了。宅配便快递服务也是这个时期兴起的。物流业的变化进一步减少了国铁的收入,扩大了赤字。后来成为了国铁必须分割、民营化的理由。
共产党和日教组争权,提出教師聖職論,被自民党利用,用来禁止教师罢工。
生活水平提高让工会组织的娱乐活动不再有吸引力,个人主义倾向的抬头让人们不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或者被集体束缚。不管総評系还是同盟系,各工会的组织率逐渐下降。
八十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想开始在学界流行。構造と力一出,传统左翼不再时髦。
社会党的江田三郎主张温和的構造改革,提出江田ビジョン,颇得社会支持。但是江田的主张受到社会主義協会激烈批评,认为江田那套福利国家的东西不过是为资本主义续命。江田为了推行「社公民路線」与公明党、民社党联手,被视为反革命,不但落选,还被批斗。最后没等到江田退党,社会党就把他除名了。社会党在这之后也失去了对大众的吸引力。社会党内部也有反对驱逐江田,认为社会主义协会太过火的声音。有人觉得社会主义协会的势力太大,把持了社会党。社会党内部出现反协会派,要求其回到理论团体的本分,最后反协会派胜出。在限制下社会主义协会渐渐在党内失去影响力。社会党逐渐右倾,社会主义协会不再卖命帮忙选举,社会党也被削弱了。
国铁解体与苏联崩坏
70年代后期,社会主义协会自身逐渐脱离现实。支持苏联入侵阿富汗(真心相信入侵是为了帮助阿富汗人民),认为同性恋是病,东德是理想国家。完全倒向苏联,批评中日关系正常化是“敌视苏联”。社会主义协会亲苏可能一开始是策略性的,但后来还真信了,偏离了本身労農派的源流。
鈴木善幸时期,进行土光臨調。中曽根康弘实施国企(国鉄、電電公社、専売公社)民营化改革,核心目标就是国铁的分割民営化。此举削弱了日本的最大工会国労,削弱了総評和社会党。日本左翼由此崩溃。
国铁相关的几大工会里,動労为了保住成员饭碗,较早转为支持民营化,震动了左派。総評大会上,動労受到批判,動労退出総評。国労中的革マル派则退出国労,成立了真国鉄労働組合(真国労)。動労则在民营化后,与鉄労合流形成全日本鉄道労働組合総連合会。
国铁民营化后,1989年11月,総評与同盟合并为日本労働組合総連合会。旧総評系的存在感越来越弱,现在的連合走的是劳资协作路线。
苏联解体,让日本左翼,无论是支持苏联的还是批评苏联的,都六神无主。日本左翼过于依赖苏联的那套思维,苏联倒了,思考的框架没了。
俄国对于近现代日本又是老师又是敌人。现在对俄罗斯感兴趣的人大幅减少。民间主动学习俄语的人消失了。
苏联入侵阿富汗,以及击落大韩航空客机,让苏联在日本民众心中形象一落千丈,不利于亲苏的社会党。朝鲜金家王朝开始出现世袭倾向,也让支持朝鲜的社会党难堪。
1986年社会党选举惨败,土井たか子成为社会党委员长。然而土井是个尊皇人士,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冷战结束,本来就处于内乱中的社会党更加削弱。1986年,放弃旧纲领日本における社会主義への道,改成新纲领日本社会党の新宣言,不再是革命政党,变成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然而社会党的主张是不切实际的低税收+高福利,选举不成气候。1994年社会党党首村山富市出任首相,却在施政方针演说中说要坚守安保条约,让支持者大为失望。
共产党吸收了一部分社会党失去的支持者。日共变成搞民族主义的爱国党,在领土问题上强硬,不再搞国际无产阶级联合。日共革命的第一步是打倒美帝,民族独立,建设社会主义什么的还很遥远。苏联解体后,在保存组织方面,日共算成功,至今仍有几十万人员,除了创价学会没有人有这样的组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