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印象中,斯大林风共产党国家对“先锋/现代主义”型的西方 classical音乐十分不友好似乎是个定律,这类国家普遍追求“社会现实主义”审美,讲究简单易懂而不是深奥晦涩,太猎奇的音乐很容易招上“形式主义”的指控,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特别喜欢代入的肖斯塔科维奇就是在苏联受到形式主义批判著名例子。PRC文化大革命期间,莫扎特都臭了,就更别说标新立异的当代西方资产阶级趣味了。哪怕是文革结束很多年后,猎奇音乐仍然在PRC饱受质疑,喧嚣一时的谭盾vs卞祖善事件,就是例子。

所以,当我知道北朝鲜有尹伊桑音乐节,尹伊桑管弦乐团的时候,有一种大开眼界的感觉 —— 尹伊桑是20世纪东亚的(western)classical作曲家里可以和武满彻齐名的现代主义人物,曲风和“社会现实主义”差十万八千里… 以前没注意的时候只知道是“出身韩国的作曲家”,没想到在北朝鲜也这么受重视,不可思议!

然后才去找尹伊桑的生平。才知道“东柏林事件”。唏嘘不已。

尹伊桑是那种民族主义情结远重于其它意识形态倾向的作曲家,这可能是尹伊桑会亲近北朝鲜政府的一大原因。而接纳在西方得到高度认可的卓有成就的Korean作曲家,对北朝鲜政府也是一件很长面子的事情,曲风形式主义一点也无妨。比起来,韩国独裁政府当年搞出绑架迫害一出引得全世界知名作曲家谴责,实在是斯文扫地。只是时过境迁,现在大家津津乐道北朝鲜拉致问题,已经很少提韩国的那些黑历史啦!

北朝鲜拍摄的58集电影系列“民族与命运”(涉及尹伊桑的部分是第5-8集:5678)里关于尹伊桑在德国被韩国特工绑架的片段。5分06秒开始的片段非常谜,我觉得到尹伊桑那个程度的音乐家,应该是对各种音响的适应力都极强的,应该不会认为这样的音乐是严重精神攻击的… 所以可以看出当时朝鲜宣传部门在接受尹伊桑的Avant Garde高B格西方现代主义风格的同时,把通俗得多的西方大众通俗音乐视为垃圾。这让人想起当年的伊朗政府,也是对西方“high culture”没什么太大意见,但视西方“low culture”为洪水猛兽。

尹伊桑在绑架事件后加入德国籍,再也没有踏足韩国土地。他的音乐在韩国曾经被禁多年。后来,不想丢脸的韩国人在尹伊桑去世后也设立了纪念尹伊桑的“统营国际音乐节”,搞起尹伊桑作曲比赛,也算挽尊了吧。

晚年的尹伊桑多次在北朝鲜传授最新西方作曲技法。政治活动方面致力于朝鲜半岛统一和韩国民主化运动。晚期代表作包括《光州,永远的记忆》。下面是金炳华指挥朝鲜国立交响乐团的录音。(北朝鲜国立音乐团体演奏以“颜色革命”为题材的音乐,又被刷新认知了… )

有人拍了个以尹伊桑卷入朝鲜半岛南北对立为题材的纪录片,白富美网站medici.tv上可以看 (如果你在大学里,学校图书馆可能也有)。